在股市,衡量一个方法的优劣,唯一的标准就是实用性。对不对?别天花乱坠的,毕竟炒股是讲究实用。好比非常非常多的人在股票群每天就是忙着看市场,哎呦,茅台涨了,哎呦,中国国旅涨停了,哎呦,稀土拉了。。。、 然后盘后开始列个表,今天哪几个股涨停了,哪几个跌停了,有个锤子用!你是宋世雄?股市请你当解说员来的?你没持仓或者准备买的股,涨跌关你屁事!解说股市各个板块涨跌有用?这种人特别多,这种文章每天收盘后铺天盖地,有用?你告诉我有啥用?这都能有用,母猪就能上树。 再比如道琼斯理论,尽管它在技术分析体系中具有开拓性的巨大贡献,但它在实用性上却非常差,或者是基本上没有用。有用?你告诉我有啥用?虽然每本书开头都要写他。 分形分析也是如此,它对金融市场的解释具有颠覆性的贡献,但它不是一个交易系统,只是一种理念,具体用起来的话要靠其他理论方法。 波浪理论对价格行为的数量化尝试以及“5-3”模式的分形思想无与伦比,给予多高的评价都不为过,但它作为一个交易系统,它的多可性却令人生畏。 正所谓:千人千浪。。。许文强当年在上海炒股,抓了个涨停,又吃了个跌停,都在三浪里发生。感慨至极,淫诗一首:浪奔,浪流,数来数去涨跌永不休,用尽了,所有钱,换作绿绿一片亏损,是喜,是愁,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成功,失败,浪里看不出有用没有。。。。极少数真正用的好的人,一般是波浪结合江恩结合周易,合起来用,唯一性才会有所提高。。。 众所周知,均线系统的可靠性极其有限,或者是均线其实几乎没有用,虽然大家都看他,但它毕竟构成了交易系统,是一个买、卖的闭环。至少在给人解释事情的时候,能有个依据,方便棒槌能听懂。。。也仅仅只有这个用处,炒股比较好的技术派有看均线的么?极其罕见。。。对外解说个股的时候一般都带均线,因为说别的人家听不懂。。。 与传统的分析体系相比较,结构分析“两点一面”的交易系统在实用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简洁、完备、实用、高效,既有深刻的内涵,又具有外在的形式美,其他分析方法难以望其项背。 他是一个被理论所保证的高效的交易系统,他使得棒槌有了操作上的一致性,使得棒槌有了蜕变成卓越股民的坚实基础,使得棒槌逐步建立起高度的交易自信与勇气。建立在交易系统基础上又被理论所保证的交易自信是无可匹敌的! 在结构分析的体系中,“不预测、跟着走”是核心的交易策略。 因为技术分析是一门如何应对变化的学问,是对变化的测量,“不预测、跟着走”的策略是技术分析的内在要求。 优秀的股民是没有立场的,不会预设立场,他只是等待k线客观走势告诉他市场要向那里去,他屏息敛气只是等待猎物自己进入伏击圈,他扣动扳机的那一刻,只不过是对市场的走势(变化)做出的自然而然的反应。 华尔街有一种说法:一个好的操盘手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操盘手。 要达到这样的交易境界,股民要过两道关:1、向市场求真。 2、向自己求证。 前一个是对市场的认知,后一个是对自己的认知。 前一个通过结构分析的学习很容易解决,但要过自己这一关则是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 股市分析太简单了,但是战胜人内心的贪婪和恐惧以及幻想,太难了,或者说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几乎不可能。 奥勒留说:“要相信你所看到的”,交易者最大的敌人来自于交易者的内心,要逾越自己内心的障碍达到这样的要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贴一张缠师生前说的话,我找朋友做成的图片,这个图片我每天警示自己,任何人都不要相信,包括自己,只相信市场,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试图证伪自己,试图否定自己。 人类天性喜欢确定性,前面说过,技术分析却是一种带有否定性的分析方法,它需要交易者以“怀疑”的态度去运用它。 脑残级别的交易者很难接受技术分析“否定”的思维逻辑,不会轻易接受控制损失的观点,而倾向于低位补仓或被动持有。 其实何止菜鸟,大批专业基金经理也是这样,赚的是基本面信息不对称的钱,交易能力差得很,和徐翔小赵等一批游资差十万八千里。 此外,脑残级别的交易者往往笃信指标分析并试图预测顶底,这显然是一种“肯定”的思维逻辑表现,或者他们运用的方法本身并不符合否定的逻辑结构。 比如,价值交易者大多会形成偏向肯定的观点,当价格下跌并低于内在价值时,交易者将做买入操作;如果价格继续下跌,交易者必然加倍买入,因为此时投资价值变得更大,这事实上就复制了“等价鞅”制度。 其实,很多交易者虽然运用技术分析的交易模式,但并没有接受技术分析的思维逻辑。具体的表现就是不接受控制损失的观点,而采取低位补仓、降低成本的做法——这个方法其实就是在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是一种“肯定”的思维逻辑。 优秀的的成熟交易者通常会接受“止损”的观念。也就是在进行交易之后,随时会给出证明自己错误的基准。这个基准主要包括:基于时间的止损、基于空间的止损、基于盈利的止损等等。这些交易模式的关键思维逻辑就是形成了“否定”的方式:只有在没有证明自己错误以前,这项投资才是有效的。亏损总是要发生的,关键的问题不在于何时发生,而是在于:它发生了,你怎么办?“如果一个股票仓位发展与我的判断相悖,我就出局;如果它与我的判断一致,我就继续持有。 吉姆.琼斯:风险控制是交易中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一个亏损头寸让你感到不舒服,解决办法很简单:卖出,因为你总有机会再进来。这句话价值连城。 看来,风险控制和错误投机的危机处理(这也是风控问题)是交易者必须优先解决的课题。失败或者错误无法避免,交易者所能做到的仅仅是设法控制失败所带来的损失,使它不至于陷我们于一败涂地之中而无法东山再起。 伯纳德.巴鲁其:“如果一个投资人的全部买卖能够对上一半,他该是满赚的,即使10次买卖只对3、4次,如果他在作错时迅速停损退出,还是可以赚上一大笔财富。” 威廉.奥尼尔:“我翻阅过去的操作记录后发现,每买进十种股票中,只有一、二种真正赚到大钱。这意味着,若想挑到狂飙股起码要试上十次。” 为随时发生的错误设置牢固的防线,毫无疑问这已经成为那些卓越交易者的共识了。 有个我的朋友,有一年的3个月时间,他交易了十几只股票,只有几只买对了,其他全割掉了,割掉的叫试错,买对的要快速加仓放手让利润奔跑,那年我记得他3个月翻了4倍。。。买错股很重要吗?割肉很重要么?不重要。。。重要的是买对的时候敢于上仓位,敢于持有。。。让利润奔跑。。买错的尽快割掉阻止利润扩大,并且及时把仓位加到买对的股上。。。。懂不懂? 然而,很多交易者往往把风险控制与危机处理简单理解为“止损”,这就从一个误区跳进了另外一个误区。固然,止损很重要,鳄鱼法则说的就是止损的重要性,它的原意是指如果鳄鱼咬住你的脚,唯一的逃命机会就是牺牲这只脚。 延伸到金融市场,鳄鱼法则就是,如你的交易背离市场的方向,马上平仓,不要心存侥幸。一般认为,止损的原因在于市场存在的随机性,如人为操控、群体心理、周期等,使得“历史会重演”这个假设只能在概率的意义上存在,因此,正确的交易与错误的交易在概率上就是各半的关系。 与此对应,交易者总结的止损方法各式各样,概括起来,大致包括常规性止损与辅助性止损。前者意味着,当保有部位的条件消失,无论盈亏都要平掉这个部位;而辅助性止损的常见方法包括百分比平仓法,即当亏损幅度达到某个百分点时强制性止损,这个百分比往往根据交易者风险偏好、策略、交易期限而定,一旦定下来就果断执行。此外,还有回撤止损、期望R乘数止损、移动均线止损、布林通道止损、切线止损、筹码密集区止损等等,不一而足。认真研究这些止损方法就会发现,它隐含一个前置条件,就是把交易策略建立在概率的基础上,这势必带来频繁交易的问题,考虑到交易成本,这些止损的方法往往把利润吞噬殆尽。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著名游资孔子曰:股民所交易的其实是自己的交易系统,获取一定的经验后,多数股民会根据已有的经验检讨并修正自己的交易系统,删减或增添一些条件使之趋于圆满,至于交易系统背后的思维逻辑是什么却被有意无意的忽略了。至于没有自己交易系统,还在到处打听消息的人,还是离开股市吧,最终会亏的很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