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前一节的问题,所以,有个交易策略经常被提出来,而且看起来很有道理:提高交易的胜率或减少交易的频率以保证稳定的收益水平。他的理想情况就是提高交易决策的正确率(准确率)以减少止损或不止损。 看起来很科学的样子,但是,你深入思考,会发现这个策略存在一个微妙的悖论,即交易系统添加“止损”指令以后,交易胜率必然趋于降低。止损指令本来就是纠正错误的手段,所以提高胜率的方法必然是弱化止损,那么,提高胜率的同时,交易者就必须容忍亏损。这两个互相矛盾呀。于是必然存在某一点,即使交易者放弃止损,容忍亏损,也不可能获得提高的收益率。。。也就是说,这个经常被各种证券分析书提及的貌似科学的策略,其实经不起分析,根本就是一个自我玩笑。。。可惜动脑筋的读者太少了,这也符合股市1赚2平7亏的真理。。。 那么,减少交易的频率以保证收益的策略怎么样呢? 那么,如何解决风控和危机处理的难题呢? 当买入信号出现时,那是买入操作的优选问题;当卖出信号出现时,就是卖出操作的优选问题。这样一来,止损或保盈的问题就天然的被排斥在交易系统之外了,风控与危机处理就自然而然的被嵌入到“两点”中去从而自然的消失了。 到这一步,就类似杨幂对你说:没有大姨妈的日子简直就是盘龙云海。。。 那些预设止损或预订止损计划,甚至把这项工作当做必须的决策程序或操作纪律的方法实在是极为笨拙而有害无益的办法。 如果一个交易者拥有足够的决断能力,止损似乎没有什么必要,他完全可以在市场发出确切的反转迹象之前迅速离开,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他不至于被一轮虚假波动所迷惑而过早离开,也不至于因频繁交易而多花交易费税。 但是对“菜鸟”交易者而言,一旦价格向不利的方向运动,你不可能精确知道它到底要向那里去,或者它只是一个细微的反向运动,或者它可能是个长期大暴跌。所以,只要符合转向特征,就卖掉是最好的选择。不要幻想是洗盘。等明确了再买回就是了。。。什么是转向特征,你自己想办法,这就跟生孩子一样,隔壁老王帮办了婚礼,不能洞房也是他。。。况且孩子都是自己的好。。。老婆才是人家的好。。。这个特征是孩子,不是老婆。。。 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那从未到来的反弹上,而损失却一天又一天的扩大。当初看起来只是一个很小的回调,没有及时止损,承担一点讨厌但数量很小的损失,最终演变成一场可怕的灾难,担忧、焦虑、烦躁、日甚一日的失望情绪完全有可能把交易者的神经拖跨,他们在坑里一蹲就是数年。。先不说个股亏损了,这丧失的机会成本有多大,简直吓死人!!!!!!!!!这或许就是关于止损的最充分的理由! 遗憾的是,我们迄今为止也没有发现完美的止损规则:太远,巨大的损失往往影响交易者的决断;太近,完全有可能使我们放飞一只涨幅惊人的黑马,而经常出现天地板的神奇大A股的价格波动又是那样的剧烈。 常规的技术分析一般根据经验设置一些止损原则,仅供“菜鸟”级别的交易者参考,尽管它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在某些极端的情形下它或许会成为交易者的“救命稻草”: 以上规则都可以参考,但是都不是最好的选择,最好的选择是一开始说的:只要符合转向特征,就卖掉是最好的选择。不要幻想是洗盘。等明确了再买回就是了。。。这能躲掉99%的坑,除非突发一字跌停。而且保留了所有机会成本。。。。3600只个股,永远不要怕踏空。。。永远不要进坑,在里面仰望天空。。。 我用这个策略试验了a股随机性抽取的历史真实波段的买卖点,一共类似实盘性质交易测试了1160个波段,全部蒙眼隐去股票名称仿真交易,每个波段30个交易日,最终收益率10091.8%,平均每个波段利润是8.6988%,也就是每30天平均8.6988%,一年简单乘以12,就是1.04倍。。。每次交易均满仓进出。。试验结果说明,这个策略是有效的,不要怀疑。。。样本足够大了。。。 无论怎样,止损都不是一件愉快的事,那么,有没有比止损更好的策略呢?有一个,合理的资金配置比单纯的止损更能使交易者获得优势,那就是体现“反等价鞅策略”的凯利公式与价格结构模式相结合的资金管理方案。 “反等价鞅”策略的意思是,在亏损的方向上减少投入而在盈利的方向上增加投入。这个思想充分反应在著名的“凯利公式”中。这里引用一个简化版的凯利公式: 与反等价鞅制度相对应的行为就是止损。在反等价鞅制度中,我们可以看到:交易中出现的亏损是正常的。如果出现亏损达到预定水平时,本次交易失败。应该离场等待下一次交易,通过收益与亏损冲抵后获得相对最大化的利润水平。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我们首先强调的一点就是:如果你采用反等价鞅策略的资金管理方式,就不要有“补仓”的想法,它是与反等价鞅策略相悖的。 简单地说,买对的股,抡圆了猛干,让利润奔跑;买错的股,赶紧割掉,让亏损不扩大。这个有点逆人性,所以很多人做不到,所以亏了活该,别怨天怨地! 那么,“一面”的策略是解决什么问题的呢?很显然,“面”的问题主要解决动力问题,也就是催化剂!即单位时间内的收益率问题,本质上它是选股的方法,是对“风格循环”的回应,它对风控问题的解决虽有助力,但“一面”的设计却是主要针对股票动力的问题,比如,每次行情都有领导股与滞后股,两类股票在单位时间内的收益率相差甚远,这个“面”的设计主要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即如何捕捉领导股以获取利润最大化的问题。领导股就是龙头股。 我们知道,投资分析是一门如何应对变化的技术,选股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顺应变化,这个变化不仅仅来自于个股自身,如新技术的采用、资产重整、主业突变等,经济周期、产业政策等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同等重要。比如重化工业时代,重工机械、有色、能源石化、造船等,消费升级背景下的房地产、白酒等快消品必然是好的交易品种。这个时代谢幕之后,新技术、新文化、新材料等,在结构升级的背景下就是好的交易品种。所以,选股最重要的原则是顺应时代的变化,而不是市盈率、财务分析等那些死的东西。市盈率和业绩是用来事后解释用的,和均线成交量缺口等一样,都是事后完美解释用的,事前没意义。。。 此外,上市公司所在行业的前景、上市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上市公司有没有核心竞争能力,特别是上市公司领导团队的能力圈,也是重要的考察对象,这些东西并不必然带来好的交易机会,但能给交易一个好的安全边际。 当然了,选股策略的灵魂与核心是催化因素。一般地说,催化因素通常来源于几个方面,如:影响生产经营状况的大事件、行业供需或产业链的大变化、新技术的运用、收购重组预期等,这些都是“一面”的重要内容。经常和董秘吃吃饭,也没啥坏处,比较能精准把握行业脉动。。。至于研究员的个股研究报告,70%垃圾,20%拿钱办事的勾兑文章,10%有用。所以经常看研究员发完个股报告,写的信誓旦旦,3年业绩预测,每年递增多少,各种增持建议,当你私下问他现在能买么?他就笑笑,含糊其辞,再看看,再看看。。。呵呵。。。。
减少交易频率必然降低止损的总数量,这一点是一定的。但是,矛盾又来了,降低交易的频率并不意味着交易成功率的必然提高,对不对?哪怕你一生只交易一次,也不能保证这一次的交易必然是成功的交易,或许它就是最糟糕的交易,比如你这辈子就交易了3只股票,分别是大跌前的乐视网、康得新和康美药业。。。因此,降低交易频率的策略它只能起到节约交易成本的作用而无法保证交易胜率的提高。
在结构分析的体系中,交易策略的问题被简化为“两点一面”,两点是卖点与买点,一面是基本面。这样的交易策略中,风控与危机处理被包含在买点与卖点中,是买点与卖点的优选问题,而不是风控与危机处理问题。
就是说,结构分析的体系中,风控问题不是一个被独立衡量的单元,它已经有机的被“两点”的交易策略所包容从而自然而然的消失了。
即使如此,对于缺乏结构分析运用经验的交易者,对于那些欠缺交易经验的“菜鸟”,止损仍然是交易策略的核心。
说到这里有点心塞,有个账户交易十几年了,从来没看过交易手续费,以为和其他都一样,结果某天无意中一看,怎么买卖一次手续费五位数?再看看其他账户,少好多。赶紧一算,居然手续费高达万分之十,而且高频交易了十几年。。。晕掉了。赶紧打电话变成万一。我建议都去看看自己交易费率,人有时候有盲点,看仔细了。。有时候同一个人在同一个营业部的普通账户和信用账户都不一定一样。。。
5%规则:当一只股票的损失扩大到5%的时候,应该提醒自己随时止损。
3日规则:当一只股票向下击穿重要的支持,在第三日还没有拉回的迹象,随时止损。
交易量规则:当价格向下回落并伴随巨大的交易量(如换手率20%以上),立即止损。
盈利规则:交易一旦获利,不能等到回吐完毕就应该考虑止损。
2P-1=X, 其中:P=成功的概率,X=投入的资金百分比
交易者运用凯利公式的关键点在于:判断交易标的物的盈利概率并按照估算的概率进行资金配置。合理配置资金是获得交易优势的必要条件,凯利公式的本质就是在一定的概率下如何优化资金配置,使得交易者获得交易优势。如果概率>50%,交易者有利,配置与之相应的资金,当概率<50%,则放弃。即在对交易者有利的方向上配置合理的资金。在传统的分析方法体系中,凯利公式的难点在于标的物盈利概率的估算。但在结构分析的体系中,我们把不同的价格结构模式给予不同的概率,当一个赋值55%的价格结构模式出现后,那么在这只股票上的资金配置就是:
2 X 55%-1=10%X总资金100万=10万
资金管理在现代的风险投资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实践的过程中采用最优化的资金管理来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反等价鞅策略的背后,隐含了交易者对不确定性的考量,是否定思维逻辑的体现。